2008年5月29日星期四

昨天

昨天,我去了九龙城的清真牛肉馆。和女王。要了三道菜。第一道,咖喱羊楠,第二道,麻酱面,第三道,牛肉饼。

太好吃了。尤其是那个麻酱面。没想到在南方竟然能吃到这么好吃的麻酱面。

在香港的,和将来要来香港的各位,一定要去这间吃一下。

在此,表示一下满足。

2008年5月22日星期四

Metz

法国给人的感觉就是和德国不太一样,到火车站先被三个警察拦下查护照。在德国半年了护照都没人看啊~~平时都不带身上呢。觉得是法国警察太闲了,没事找点事做做,看到外国人尤其 happy,嗯,法国人就是这么热情。在大街上拿着地图找,有老大爷主动就凑过来指路,但是城市太复杂,没什么横平竖直的马路。我们说去 Dom,可是只能指个大概的方向。正迷惑的向前走着,刚才指路的大爷开车过来,示意我们上车,一路带到了 Dom 脚下。和大爷的合影。Thank you very much, we will never forget your warm help!! I love this lovely city and the kind people here!


Metz 这个城市非常有特色: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由黄色砂岩建造的,整个城市给人一种暖洋洋的感觉。错愕间觉得来到了热带,其实这里的纬度是北纬 49 度,比哈尔滨还向北。

Moselle河穿城而过,整个城市道路的走向大概和 Moselle 河是平行或垂直的。

这条河上天鹅当鸭子养 OTL.............

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这个城市最 NB 的建筑就是这里的 Dom 了,下面这个图来自 Wiki。没有高高的尖塔,表面风化呈现的黑色的外墙,内部水迹斑斑的墙壁,这座黄色的砂岩建成的 Dom 没有给人高高在上的神圣感,而是一种风尘仆仆又有些亲切的感觉。


下面的文字很多是 Cadmus 贡献在 Wiki 的。最新消息,Cadmus拍的片被英文Wiki采用啦
==========Wiki 分割线==========
Metz Cathedral 或者 St. Etienne's Cathedral 座落于法国梅斯市,是一座由黄色砂岩建造的哥特式建筑。它也是梅斯主教的主教坐堂。这座建于1220年1380年的大教堂实际上是由两座教堂合并而成的:建于13世纪的圣艾蒂安教堂的中殿被附加在一座更老的罗马式教堂的北面。这座教堂位于城市中心,在"Place D'Armes"旁边。15世纪十字翼部唱诗席建成。教堂的中殿是法国第三高(41.41米),紧次于博韦大教堂亚眠大教堂
宏伟的教堂中殿


唱诗席

管风琴演奏者,觉得法语国家的教堂更浪漫,在卢森堡的圣母堂是放音响,到 Metz 就是现场演奏了。德国的教堂很安静,没有礼拜仪式的时候是听不到音乐的。


教堂的彩绘玻璃由著名匠人 Hermann de Munster 和 Valentin Bousch(14和16世纪),以及画家Mac Chagall 和 Roger Bissière(20世纪)制作。


教堂的南塔

飞扶壁

西正面浮雕:末日审判,左边进天堂,右边下地狱。

2008年5月19日星期一

哀悼

哀悼三日,停止一切娱乐活动

2008年5月17日星期六

转贴:大陆富豪为什么捐款不够慷慨?

先谈谈我对这次捐款的看法。其实地震发生的第二时间(我迟钝了几个小时)我就想到了捐款。开始时是在搜狐看到了中国红会的捐款帐户,并且第二天早上就给老娘打电话让往上面捐款(不想遭受货币兑换时的损失)。但是后来在牛博上看到有人对红会有些微辞,登陆他们的网页一看,考,恶心的在地上翻了一跟头,根本不知道他们用社会捐献的资金干了什么。赶紧打电话叫停老娘。其实红会还算好的,今天看中华慈善总会的网页,恶心了两跟头,数数有几个连接可以打开的。

所以捐香港的红会了,今后还会考虑捐献灾后重建的民间组织。

==========以下转贴==========

大陆富豪为什么捐款不够慷慨?

这次地震捐赠的行动中,媒体指责大陆富豪的捐款不够慷慨,是呀,身价几百亿美金的同学怎么 只捐小小的一千万人民币呢?“我呸,为富不仁的东西!”,“富人本来就贪婪,没一个好东西,我再呸!”“有钱包二奶,没钱赈灾,什么东西?!呸呸呸!”别 别别,别着急呸,您先省点儿口水。先问问自己,地震这么千载难逢的收买潜力回报无穷的社会效益的机会,那些赚钱赚成了精的大师们怎么可能白白错过?没道理 啊,对不对?对那些富豪而言,一来他们比我们更懂钱的价值,二来由于钱太多,多出来的钱与社会名望等其他奢侈品相比“边际价值”在降低,所谓“千金易得, 一佳名难求”,但这种千载难逢的时候为什么仍然不出大手笔购买“名望”呢?其中必有道理。怎么回事儿尼?

忘了今天在那里看到的留言,某网友去中行给牛博捐款,本来只打算捐1000元,可听说捐款不收手续费,立刻就多捐了100元。这则小事蕴含这次要讲的全部经济学道理。

假设某一天,我的“骗银集团”赚了大钱,又不幸遇到了自然灾害,自然免不了有媒体政府跑来要捐款,于是小蜜跑来问:

“骗总呀,您打算捐多少啊?”

“捐给谁啊?”

“红十字会呀,大家都统一捐红十字会,到时候有媒体报道的呢。”

“妈的,一帮骗子,老子一个子儿都没有!”

“酱紫啊。。。恐怕不太合适吧,就算担心他们吃人不吐骨头,这媒体众目睽睽之下,您不表示表示,以后江湖传言恐对您不利的呀,也会对咱公司新项目‘行骗天下’未来的市场前景不利的呀。”

“恩。。。有道理。那你说摆个POSE最低多少钱就够了?”

“我看,恐怕没有250万下不来。”

“好,那就捐250万,记住,不能再多了啊!”

这个恐怕就是今天大陆富豪们做慈善活动时面临的困境了。

相 信最近关于红会在赈灾过程中的丑事儿大家也听到看到一些了。一个庞大的机构,拥有庞大的资金,来路不透明,去向不透明,里面腐败浪费严重是必然的。这道理 就像“每天早晨太阳一定升起”一样颠扑不破,除非地球完蛋了或者太阳完蛋了。同样的,这样的机构在这样的体制下入如果能避免严重的腐败和浪费,那除非这机 构完蛋了或者人类完蛋了。

慈善和捐款都是直接的经济行为,要受经济规律支配。在美国,慈善捐款可以免税。正常而言,富人们面临的收入税率很高,比方说50%吧, 那如果我多挣一块,不做慈善而最后拿到自己手里的只有五毛,而作慈善,这一块就是一块,那是说慈善与其他消费相比更加“物有所值”,自然,慈善活动频繁。 再比如,开个慈善晚会曝曝光,给草民们欣赏羡慕一下,捐个楼上面写个名字什么的,都会增加慈善活动给慈善家们带来的价值,所以应该而且必须鼓励这些活动。 吸引捐款和招商引资没有任何不同,都要讲策略。美国所有有钱的大学在吸引社会捐赠方面都有专业的团队,策略是一套完整的系统,从传媒到心理,全方位的渗 透。

既 然是经济行为,自然要衡量个成本收益。就算您爱心爆棚雷锋附体,山洪大爆发的时候您也不会独自跳进去以血肉之躯抵挡洪水,虽然从道理上讲,你确实可能在千 万分之一的水平上抵挡了一些洪水。捐款也是这样,如果您知道您捐献的一块钱最终到达灾民手里的不足一毛,那相当于给您的爱心打了个一折,所以即使您是巨 富,面对打一折这么惨烈的克扣,恐怕也要裹足不前吧。

当 然,这只是个比方。红会是不是真的能做到“打一折”这么“狠毒”,是个无法求证的问题。面对一个有如黑洞伸手不见人民币的机构,我们只能猜测这黑洞到底有 多黑。但名流富翁们掌握的相关资讯一般要比我们草民多得多,一来他们江湖阅历更为丰富判断更为精准,二来消息来源广泛,也许没有广泛到听说牛博网很牛逼, 但肯定广泛到了听说红会很猫腻;三来动辄与慈善事业打交道,被宰的次数多了自然就学乖了。姚明作为红透了天的名人,肯定有专业的团队为其理财。在这种情况 下,难道他不知道自己给美国飓风捐的多而给中国地震捐的少这事儿肯定会给他带来非议么?难道他不知道他在NBA的“根” 在中国么?为何还这么做?同学们,您看姚明像“傻大个”么?反正我觉得他肯定比我聪明多了。美国红会不是没有腐败,我听说过加州红会的腐败,读过飓风赈灾 中有因为贪污被逮捕的红会官员的相关新闻报道,但这种腐败是处在各种监督之下的。而中国的红会是完完全全谜一样庞大的生物,面对它,恐怕连小巨人这样真的 “丈二金刚”也是“摸不着头脑”吧。

名 流富翁们挣钱也不是靠刮大风逮的,一般来说,他们要比我们更懂得更珍惜钱的价值,因为不懂得珍惜钱的人是赚不了大钱的。没错,捐款时大家各尽其力,没人说 您的一百块就比别人的一百万其中的爱心更少。但是,一百块终究是一百块,一百万终究是一百万,一百块可以供您一个多星期口粮,但一百万可以永久改变很多人 的生活,那是一笔巨款!牛博多少网友?现在也才刚刚捐到了这个数。能捐一百万的同学一定比我更知道一百万的价值,所以使用的更小心谨慎一些是无可非议的。

慈善活动是经济活动,如果中间环节损耗太多,那这活动注定无法活跃起来。既然没理由相信没证据表明中国富豪比外国富豪在基因上就更吝啬,那么缺乏“慈善传统”只能是因为这“慈善生意”的市场条件实在太差了----民政部红十字会几乎垄断了这市场,效率低下黑咕隆咚,当然少光顾为妙。(如果我的猜测没错,就算成龙李连杰等人的私人基金,除非是设在海外,如设在大陆,必然会与民政部红会等大头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也必然要分一杯羹)

引入了竞争便会不同。98年 洪水之后,我便发誓再不捐款,最近两次破例,因为牛博捐了两次钱。不是说牛博使用钱的方式就完全有效没有损耗,而是这损耗可见,可承受。我捐一块,在牛博 可能因为专业知识不足经验有限而损耗三毛(不是说被老罗贪污了三毛,而是因为本来可以发挥一块的价值,由于经验不足只发挥了七毛),但捐给红会我完全不知 道会损耗几毛,以政府机构一贯树立的声誉看,我估计这损耗在八毛以上。

有 竞争之后,会迫使各组织各出招数来吸引赈灾资源。尽管您爱心无限,但能力和资源永远有限,所以这赈灾资源的有效使用需要引入竞争机制。当然,像所有的垄断 者一样,红会恨不得把所有的竞争者一巴掌都拍死,所以,牛博这种在红会面前连“小天牛”都算不上的组织在捐款之初就很有先见之明战战兢兢的指出:“万一不 幸被拍,我们立刻缴钱投降。”(老罗他们尽管唉声叹气忧心忡忡,但还是干了,要不咋叫“牛博”呢?)

当 然了,红会有几十亿,就算真的损耗了八毛,也还剩十几亿,那也比牛博一百多万的小毛钱管用多了。但对我个人而言,我只有能力出几百刀,给牛博,损失一些, 还剩不少;给红会,我害怕连根儿毛都看不见。所以,有了竞争,我觉得“慈善”这事儿价格相宜,便多买些;如果只剩红会,对不起,我一毛钱都不会捐。宁愿下 次回国直飞四川,随便找俩孩子塞点儿钱实在。

结 论:富豪们平时给腐败政府的捐赠就不少了,没道理地震来了又要捐啊?!捐款本是慈善活动,大家双赢,你得实惠我得声望,你好我也好;可在当前的情况下,我 更愿意把捐款数额看成是强加给名人们头上的“名望税”,征走了最后用在哪里就不知道了。既然是“税”,当然要尽量合法避之,所以看起来不够慷慨也就再正常 不过了。

震灾已过5天

为逝去者哀悼,希望幸存下来的人鼓起勇气,向在第一线奋力拼搏的人致敬

每天都在关注地震的最新消息。每次看到死亡数字都心情沉重……

要为灾区重建劲一份力,把资金交给信任的组织,让他们盖最坚固的学校,医院。为此我会非常慎重。

Trier 的古罗马遗迹

一,黑城门(Porta Nigra)


其实黑城门原先不是黑色的,它是由黄色的方形岩石砌成,经过长时间的风化才变成黑色。

岩石在附近开采,用青铜锯切割,最大的一块重达 6 吨。建筑的时候不用水泥,而是在水平的岩石之间使用铁钩固定。据说城门修建于公元180年,岩石上风化的痕迹见证了城门悠久的历史:

拜占庭的希腊僧侣 Simeon 于 1028 年后隐居在黑城门中,1035 年去世之后被封圣。特里尔人为了纪念他在黑城门上修建了两层教堂建筑。(下图择自这里,是特里尔的官方网站)教堂建筑后来被拿破仑拆毁。

黑城门是特里尔城市的象征。2006 年起,德国每年都将发行一枚以一个州作为主题的 2 欧元纪念币,那年是州长轮流担任联邦议会主席的年份。2017 年是我们州 Rhineland-Pfalz,纪念币将以黑城门为图案。见这里。从黑城门内部:

从黑城门看市中心,不愧是旅游城市啊,people mountain poeple sea


二,恺撒浴场(Kaiserthermen

恺撒浴场并不是恺撒建造的,二十康斯坦丁大帝。这个浴场在当时是古罗马最大的浴场之一。看看它壮观的热水浴池,面积够盖一座小剧场了:

冷水在六个加热室中加热到40摄氏度,然后流到三个半圆形的池子中。这六个加热室现在能从遗迹中看出四座。这些19米高的遗迹在中世纪是城墙的一部分。

地表遗迹

地面下的加热系统给浴池和长方形的大厅加热,还可以下到地下的 service tunnels(不知道这是干吗用的)。总之,里面像迷宫,并且很凉。从外面看是这样的

下去之后

往里走

呃,好像迷路了

快出来啦,哈哈


三,圆形剧场(Amphitheater

我们去晚了 2 分钟,关门了。。。。怨念,帖一张不相干的,恺撒浴场附近的喷泉


四,市场浴场(Viehmarkthermen)

这座浴场在修建地下车库的时候被发现,原先这里是二战时期的防空避难所。

其实老外也兴往里扔钢蹦

水槽


最后来一张从罗马大桥看 Moselle 河


Viehmarkthermen 是第二天去的。不过第一天看的东西实在太多,都累糊涂了,尤其是圆形剧场没看到特别郁闷。。。在跨过罗马大桥的时候也忘记了回身拍一张。总之,还是有些不完整的说。

2008年5月16日星期五

Trierer Dom 的历史

内容主要翻译自这里,略有改动。作为内容丰富了Wiki辞条

根据
Rheims 僧侣 Altman of Hautvillers 的叙述,皇后 Helena(罗马第一个基督教皇帝 Constantine 的生母)把她住宅的一部分遗留下来建造一座主教教堂,并命名为 St. Peter。其他的一些故事告诉我们主教 Agritius 把“Helena 的住宅”变成了一座教堂。考古研究证实大教堂下面有一处遗址,并且保存着一个 70 平方米的屋顶壁画。我们能在主教教堂博物馆看到重新拼接的壁画,这是晚期罗马壁画的实例。

阿尔卑斯山以北基督教的起点:基督教群体的第一个教堂

基督教社群于公元 270 年左右出现在特里尔。最早的主教为 EuchariusValerius Maternus。最先的集会地点可能是在城墙里的一个住宅教堂。311 年的宽容法案(Edict of Tolerance)和康斯坦丁大帝(Emperor Constantine)与米兰的李西尼乌斯(Licinius in Milan)在 313 年达成的共识保证了持续至今的基督教信仰自由。在主教 Agritius 时期(最早的记载是公元 314 年)一个大型的罗马长方形教堂(basilica)在一座房屋的基础上被建造起来。可以在大教堂信息处下面看到这座教堂的遗迹。

在主教 Maximinus329 346 年)时期,最初的长方形教堂被向北,向动扩建,成为一座巨大的教堂复合体:包括四座方形教堂、一座洗礼池和许多附属建筑。特里尔的教堂复合体成为四世纪最大的教堂复合体之一。在公元 340 年以后,正方广场,一个新建筑在大教堂的区域建设起来。它的外墙至今仍是大教堂的核心部分。

中世纪的大教堂

古老的教堂综合体在5世纪前半期的日尔曼民族大迁移的混乱中被摧毁。主教 Nicetius(去世于 561 年)用“意大利泥瓦匠”重建了正方广场和一部分教堂的北部。维京人在 882 年的入侵带来了一次新的毁坏。在大主教 Egbert(去世于 993 年)就职之后,只有大主教 Poppo von Babenberg(去世于1047年)及其继任者能够完成对教堂的翻新,包括地窖和新的西部:一个撒利-法兰克建筑的杰作。 1196 年,在原来罗马方形广场建筑的东围墙上建造了新的罗马风格的唱诗席及其地下室。接着,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圆顶。在 13 世纪,新的圣母堂在原来被摧毁的南教堂上建造起来。教堂的回廊也在那个时候被建立起来的。在大主教 Balduin(去世于 1354 年)时期建造了两座修长的东塔楼。但是西南塔楼直到1515年才被建立起来。教堂内部的重要的中世纪装饰元素被保留下来:唱诗席的墙壁,墓碑,建筑雕塑。那些墓碑告诉我们,在中世纪,这座大教堂是中世纪特里尔主教的墓葬地。

巴洛克时期的大教堂

三十年战争结束后,大主教 Carl Casper von der Leyen(去世于 1676 年)开始翻新大教堂。他的继任者,大主教 Johann Hugo von Orsbeck(去世于 1711 年)在东边罗马式唱诗席上建设了祭坛结构,并且在东唱诗席的中后部修建了遗迹小礼拜堂(大约1700年)。1717 年教堂遭受大火之后,大规模的改造成为必须。在 18 世纪,大教堂的改建包括了:新的祭坛,巴洛克式墓碑,一个熟铁制作的唱诗席屏风和一个“燕巢”管风琴。

大教堂的今天:一个活跃的信仰中心

早在 19 世纪,最初旨在回复大教堂中世纪面貌的大规模修复就开始了。最后的对大教堂的重修在 1960 1974 年。不仅大面积的翻新了建筑,而且大教堂的内部也重新构思了。根据梵蒂冈第二委员会(The Second Vatican Council)的礼拜仪式章程,祭坛区域被重新设计。在 1974 5 1 日,新的祭坛被宣布为圣地,大教堂对信徒开放。

从黑城门看 Trier Dom

正面(西面)

教堂内部(自西向东)

教堂内部(自东向西)

罗马式圆拱

西唱诗席的有巴洛克式雕塑的圆顶

燕巢管风琴

巴洛克式墓碑(?)

回廊

2008年5月15日星期四

假期第一天

昨天考完最后一门名曰Analytical Methods for Fashion Business,其实就是统计的课,假期也就于今天正式开始了。

其实假期,没我想象中有趣,比我想象中无聊。 就是睡到下午三点,吃米线一碗,弹琴一小时,其余时间打扫了一下猪窝的卫生,把所有的讲义都装箱子收起来。

我明明记得我考试期间对假期好像有什么特伟大的设想来着。是什么来着?是什么来着?

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

默哀

为四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

应该彻底调查地震与在建的三峡大坝是否有关。防止悲剧再一次发生。

2008年5月7日星期三

b 小调弥撒(翻译自英文 WIKI)

原文在此

b 小调弥撒》是巴赫写作的一首拉丁弥撒套曲。尽管有些部分完成于1724年,但是这个作品于1749年才被编写成现在的样子,仅在作曲家去世前一年。

背景
巴赫并没有给着部作品起标题,但是在乐谱上,在这首四部拉丁弥撒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标题——《乞怜经 (Kyrie)》、《荣耀经 (Gloria)》、《信经 Credo)》和《圣哉经 Sanctus),和撒那 (Hosanna),祝福经 (Benedictus),羔羊经 (Agnus Dei)》——并被简单的放在一起。事实上,不同的部分对于演出者的数量和安排都不相同,有人怀疑巴赫从来没有希望整个演出这四个部分。另一方面,这些部分被从一到四编号,并且,巴赫通常的结束形式(S.D.G = Soli Deo Gloria 唯独荣耀上帝)只出现在 Dona Nobis Pacem(第四部分的最后一段)的末尾。无论怎样,这部作品呈现了有力且统一的音乐体验。由于这部作品的长度(几乎两个小时),它几乎没有作为教堂礼拜仪式的一部分演出过。

巴赫是一个虔诚的路德派信徒,写作了这样巨大的拉丁弥撒作品(罗马天主教传统礼拜仪式的一部分)表面上看来非常奇怪,但是必须注意巴赫时代的路德派教堂经常保留拉丁弥撒。巴赫自己至少创作过四首别的短一些的弥撒,并保存至今。马丁·路德在路德派修订版的罗马弥撒中接受了乞怜经 (Kyrie)、荣归主颂 (Gloria in Excelsis)、尼西亚信经 (Nicene Creed) 和圣哉经 Sanctus)。巴赫创作了四首短弥撒(包括上面的两个部分)为礼拜仪式之用。巴赫对标准的天主教礼拜经文做了一个微小的但是十分重要的修改:传统天主教弥撒是“神圣的主……天堂和世间充满你的光辉 (Gloria tua)”,而巴赫使用的是路德派的变体“天堂和世间充满的光辉 (gloria ejus)”。

年表
根据梅勒斯 (Mellers),各部的创作年代不是非常清楚。
  • 《圣哉经》创作于 1724 年。
  • 《乞怜经》和《荣耀经》创作于 1733 年。前者是为了选帝侯强壮的奥古斯图斯 (Augustus the Strong,去世于173321) 的逝世;后者是为了庆祝他的继任者萨克森选帝侯,后来的波兰国王奥古斯图斯三世 (Augustus III of Poland) 就职,这位选帝侯为了登上波兰王位皈依了天主教。巴赫将这两部分作为一首弥撒(BWV 232a)呈献给了奥古斯图斯(标注日期为1733727日),希望能得到“萨克森选帝侯宫廷作曲家”的称号,并且抱怨在莱比锡无辜的受到一个又一个伤害。1733年,这两部分可能在受呈献人没有出席的情况下在德累斯顿的索菲教堂演出,威廉·弗里德曼·巴赫 (Wilhelm Friedemann Bach) 6月成为了那里的管风琴师。然而在1734年,在国王夫妇出席的情况下,巴赫上演了一个世俗康塔塔 dramma per musica 向奥古斯图斯致敬。这个作品的第一主题和《和撒那》是一样的。
  • 《信经》完成于1732年。
  • 17481749年,巴赫抄写了作品的总谱。
尽管作品中只有不多的几部分被明确认定使用了早前的音乐,但是有些学者如约舒亚里·夫金 (Joshua Rifkin) 相信作品的大部分使用了先前的音乐(主要根据手稿证据和作曲模型)。这之中仅有的例外是《乞怜经》开始的四个音符,《信经》的 Confiteor 部分,这两处都在手稿上有涂抹和修改。

地位
b 小调弥撒》被认为和《赋格的艺术》属于同一个范畴,即巴赫毕生对声乐的深刻探索的总结。它被认为是古典音乐的一个高峰。阿尔贝托·巴索 (Alberto Basso) 如下评价这部作品:“《b 小调弥撒》是毕生的奉献:出于‘外交’上的原因开始于1733年,完成于巴赫一生最后的岁月——那时他已经失明。这部不朽的作品综合了这位莱比锡的合唱指挥每一个体裁上和技术上对音乐的贡献。它也是天主教的赞颂和路德宗对十字崇拜的最令人惊奇的相遇。”它还在 19 世纪被汉斯-乔治·那格里 (Hans-Georg Nägeli) 描述为“所有时代,所有人的最伟大的艺术品。”尽管从来没有被演出,它的重要性被一些巴赫的伟大的后继者所意识到——19 世纪早期的弗克尔 (Forkel) 和海顿 (Hyden) 都拥有拷贝,贝多芬曾两次尝试获得乐谱。

卡尔·菲利普·巴赫对他父亲的弥撒手稿做了注解和改正,并且也加入了自己的修改。由于这个和其他的原因,《b 小调弥撒》对于编辑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同的版本可以存在本质的变化。手稿现存柏林国家图书馆。

演出情况
1786年,巴赫去世后36年,他的儿子卡尔·菲利普·埃曼努埃尔·巴赫在汉堡的一个慈善音乐会上演出了《信经》部分。学者认为直到 19 世纪中叶才有完整的作品上演。根据巴赫学者约翰·布特,“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在 1859 年莱比锡的 Riedel-Verein
之前有完整的演出。”


2008年5月5日星期一

Oboe d'amore 翻译自英语 wiki

原文在此


Oboe d’amore 意大利语的意思是爱之双簧管 (oboe of love),也被称为 oboe d’amour。她是一种有两个簧片的木管乐器,与双簧管非常类似。与双簧管相比较,她的个头略大,音色少了一分坚定,多的是安宁和平静。她被认为是双簧管家族种的女中音。Oboe d’amore 是一种移调乐器,发音比非移调乐曲低三个半音,也就是说它的C就是定调乐器里的A。


Oboe d’amore 发明于十八世纪,首次被 Christoph Graupner 用于 Wie wunderbar ist Gottes Güt. Johann Sebastian Bach 为她写了许多作品:一首协奏曲,很多康塔塔,还有 B 小调弥撒中的乐章 In Spiritum SanctumGeorg Philipp Telemann 也偶尔使用她。


十八世纪晚期后,Oboe d’amore 的流行程度逐渐降温。此后100年都没有被使用过,直到十九世纪晚期被 Richard Strauss(比如在 Symphonia Domestica 表现小孩),Claude Debussy(比如在 Gigues Oboe d’amore 有一长段独奏),Maurice RavelFrederick Delius 等作曲家重新使用。在 Toru Takemitsu's Vers, L'Arc-en-Ciel, Palma, 中我们能听到她的演奏,但是最著名的应该是 Maurice Ravel Boléro 中的运用:Oboe d’amore 跟随降 E 调单簧管第二次演奏主题。


很少有人仅仅专注于 Oboe d’amore 并且成为演奏这种乐器的代表人物。也许,最出名的是出生于英国的 Jennifer Paull。她在伦敦学习双簧管,但是沉醉于 oboe d’moare,并且录制了许多这种乐器的 CD


现代的 Oboe d’amore 制作者有 T W Howarth,巴黎的 F Loree。还有其他法国制作者 RigoutatFossati Marigaux。一件全新的乐器花费大概 5000 英镑(2008年价格),可以比得上一个新英国管。这个特点,加上这个乐器很少被演奏,意味着很多双簧管演奏者都没有自己的 Oboe d’amore,只是在演奏的时候租用一个。


我不是Cadmus

夏小姐夏薇从即日起在此殖民。初步设想将于没窝摆放口水盂一只,书架一排,其他东西,譬如嬉笑怒骂,打情骂俏,三生魂梦,闲人八卦之类零碎之物,本小姐将继续秉承一贯的不拘一格之风格胡乱散落于此。

当然所有夏小姐的东西都会被小心贴上标签,各位追随着cadmus大人脚步而来的看官们,若小女之物不入法眼,可直接跳过。

cadmus没窝。我有没聊的口水。

2008年5月3日星期六

永远不要说别人傻

在牛博上看了和爱国美女说三句觉得特别受刺激,即使是牛博,还是有人在进行争论的时候顺便怀疑别人的智力。比如下面这段话
同时,如果你已经是一个有思考能力的成年人,那么,你难道不能合理地推断出,西藏正在发生的事情,和这个国家60年来的许多事情是相类似吗?
按说话人的逻辑,如果我推断不出西藏正在发生的事和60年来许多事情类似,那么我就不是有思考能力的成年人。郁闷,这件事千万不能让俺娘知道,我怕我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忽然知道自己生了个傻儿子而伤心----因为学习成绩好,我妈一直以为我很聪明。(此句乃王小波贡献)。还有牛博上有一个叫 Kefi 的,看他和人家争论的文章我的血压都会上升到160,因为每看完一句话,我都觉得接下来的一句他要爆粗口问候对手及其家里人了。

从今以后,Cadmus在公共场合,绝对不能说类似某人很傻,某些人的行为、做派很愚蠢之类的话。比如说抵制家乐福的人干了蠢事之类的话,Cadmus绝对不说。首先 Cadmus 相信,人和人之间的智力差距非常小。如果别人确实很蠢,确实在干蠢事,那么,在相同的知识背景,相同的人生阅历,并且处在相同的客观环境下,Cadmus 并不能保证他不会干类似的蠢事,甚至可能会干的更蠢。如果 Cadmus 觉得别人不对的话,会告诉别人为什么 Cadmus 觉得不对,有什么论据,是怎样推理的。并且 Cadmus 一定要耐心听别人陈述他们的观点,他们的理由。

这次家乐福事件给了 Cadmus 这样的启发:很多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认为一些人抵制家乐福是由于民族主义情绪收到了激发,抵制的目的就是让家乐福遭受经济损失,进而对法国政府施加压力,并从此得出结论:你们这样做很蠢。并且列了一大堆例数据(和菜头的Blog?貌似,其实他们算的好像也不对)证明这点经济损失算个毛,比空客和高速火车的订单差远了。并且还说受损失的也包括中国的企业和家乐福的中国员工。好吧,姑且承认他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是比起说这些人干蠢事来,难到心平气和的告诉他们抵制其实达不到目的,该买啥买啥会更加有效吗?我觉得,那些参加抵制的人,多多少少都经过了自己的思考,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判断,没有多少人明知是蠢事还回去干。所以说这些人蠢,除了达到自己暗爽以外,对参加抵制的人不会有任何效果,甚至还有反效果。另外,他们还没有注意到,参加抵制的人其实抱着各种各样的动机和目的。比如仅仅通过这样一种集体行为表达他们看到火炬被袭击以后的愤怒和对法国某些行为的不满,引起社会关注,而不是让家乐福做不成买卖。例子就是呼吁抵制的最初发起人呼吁在5.1之后的17天进行抵制,如果实在不便的话仅仅在5.1一天抵制。很多反抵制的人逻辑是:揪住参加抵制的人中一部分人的观点进行痛批,然后说所有抵制的人干蠢事。这样的结论未免过于武断。

说别人蠢很多时候达到的效果只有一个:让说话的人获得智力上的优越感,从而达到心里上暗爽。我觉得这种行为甚至有点拿别人的智力YY的意思。Cadmus 觉得做人不能通过如下的方式获得心灵上的愉悦:鄙视别人在智力上低自己一等,或者(按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啧啧惊诧于有些人竟然如痴如醉的干着自己绝对不干的傻事。好吧,我承认上面的形容有些夸张,但是,如果争论是以对手很蠢或他们的行为很蠢为结论的话,争论必然毫无意义。

首先无论多么不赞同,Cadmus 都要学会尊重对手的观点,才可能从对手的观点中学到东西,才更容易让对手也同样尊重自己的观点。然后我们才能期望在争论中达到共识,争论才接近真相或真理。这样的争论才是高质量的争论。其实,这个只是常识,但是,Cadmus 觉得自己在很大年纪才领悟到,着实惭愧。这篇文章中的话只说一遍,因为实在是没什么干货啊。

=====
补记:某些人的论战方式还是没有摆脱王小波在《论战与道德》中提到的啊。

软件进展(二零零八年五月)

五月一日——三日 写文档
五月六日 文档终于基本上完成了,说基本上是因为还有 Lagrange 插值的误差估计还没有写,并且对 Bspline 估计中一堆求和的快速计算也没写。完成是因为把 Bspline 插值和对估计函数求导的 Bspline 插值都写了,I nearly killed myself